< >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数50多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4名,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每个专业都配备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学院还聘请西安交通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一批教师以及厦门多家企业的技术总管、高工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力量较为雄厚、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中的部分教授、副教授、骨干教师介绍如下。
王加贤: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工学博士,教授。曾经担任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2012年),中共华侨大学第四届党委委员,华侨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学科带头人、“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一级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光电子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光激光与电子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学、光电子信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1999年晋升教授,1996年起担任硕生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20多名。主持或为主参加20多项科技项目研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厦门市重点科技项目等。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的论文有40多篇。曾经获得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华侨大学优秀教师、华侨大学教学优秀特别奖等称号。
史建国,男,1965年8月生,工学博士学位,出站博士后,教授职称。现任厦门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自动化、电子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及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郑州市物联网工程专业特聘教授;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曾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海军优秀课程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建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学博士,厦门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原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曾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电工学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电子测量与控制及新型输电系统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主编《电子技术》(电工学II)(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主编教材《电工学实验》(第二、三、四版) (四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写教材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教材奖多项。参加教改项目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各一项。在《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发表论文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一项、三等奖2项。
张少军:教授,1955年4月出生,籍贯北京,中共党员。1993年至1996年,在宁夏煤炭研究所作为工程师从事电气技术的科研设计工作并任科技开发部主任;2000年至2015年在北京建筑大学电信学院担任自动化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及科研,期间担任电信学院建筑智能化实验中心主任(北京市特色实验室示范中心),长期担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智能化与网络通信技术;3D打印建筑技术。发表论文60余篇(EI收录十余篇),出版专著及主编教材40余部(第一作者),专著及教材主要方向为: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网络通信、建筑弱电技术、3D打印建筑。现任建设部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受聘专家;北京市土木建筑协会智能建筑委员会受聘专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发明项目评比专家;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金牌作者;中国电力出版社品牌作者;工信部建筑弱电工程师培训资深教师。
程梦璋,厦门工学院教授(美国籍).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仪表专业,获本科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美国俄罗冈州立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经在美国仙童公司作为测试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具有丰富的集成电路测试和设计经验。2004年10月到2019年1月分别受聘于南通大学江苏省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和华侨大学信息科学和工程学院作为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以及集成电路设计专家;2019年2月到现在,厦门工学院教授。
汪晓元:男,汉族,1957.1生,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中共党员。原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现任厦门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77级师资班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理学学士;1988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理学硕士学位。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东北电力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物理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历任武汉理工大学物理系主任,武汉理工大学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湖北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大学物理及实验、激光原理等课程教学与研究,在非线性光学、激光与应用方面从事应用研究。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杨英杰:男,62岁,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同年毕业留校工作。曾担任东北电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通信系主任、东北电力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委员。现任厦门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专业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光传输技术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无线通信导航以及传感器技术应用。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完成哈尔滨发电厂《电力电缆火灾自动监测及预警装置》获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山东临沂地区水文气象监测预报系统》科研项目获山东省水利局优秀科研项目三等奖。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1篇,编写教材一部。主讲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十余门,获《通信原理》课吉林省精品课二等奖一项,获校级教改项目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范丽琴,福建莆田人,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现为厦门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物理系教师,研究方向:薄膜光学。主持和参与了3项福建省市厅级项目,发表论文7篇,其中1篇被EI收录,核心论文3篇。
黄永杰,男,1984年11月出生,籍贯福建泉州,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系统工程专业,现任厦门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系主任,曾参与电子信息专业群建设,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负责省教改项目1项并获得校一等奖,省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1项,校教改项目1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1项。
张卫卫,2011年毕业于华侨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多视点视频编码,现任厦门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系主任,福建省电子电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持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编教材1部,参与省级项目1项,参与校级精品课程建设1项,指导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在2015-2016学年和2017-2018学年获得厦门工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高丽贞,女,1983年出生,工学硕士,电路与系统专业,现任厦门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系主任。福建省应用型本科先进制造专业类教学联盟理事,福建省电子设计竞赛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信息处理方向、嵌入式应用技术方向的教学与科研。主持或参加3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福建省中青年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被EI收录一篇。曾经获得厦门工学院优秀党员、厦门工学院优秀教师、厦门工学院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白继博,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讲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两门课程,主要从事光信息及光器件的模拟计算及设计。现为大学物理系主任,兼任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负责开展全校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工作。于2011年获得厦门工学院教学竞赛三等奖,于2012年被评为爱生育人先进个人,先后承担了2个省级科研项目、1个校级科研项目、6个校级教改项目。

版权所有:厦门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厦门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