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中国梦及其基本内涵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四个伟大”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7.“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8.“四史”教育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9.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0.什么是“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1.十九大提出“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什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党的二十大提出“三个务必”是什么?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3.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是什么?
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14.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是什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5.党的二十大提出“两步走战略安排”是什么?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6.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六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6月-2014年10月,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5年4月启动,紧紧围绕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以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主题深入开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2月启动,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主题,在全体党员中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6月启动,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2月启动,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3年4月启动,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根本任务:“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总目标:“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重点措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
17.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总结的“厦门精神”是什么?
嘉庚精神、海堤精神、英雄三岛精神、鼓浪屿好八连精神、马塘精神。
18.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四下基层”是什么?
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19.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有哪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20.重要节日、纪念日
革命节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国际性节日: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民间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1.城市生活垃圾四大分类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2.高校的五大使命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
23.高等教育“四为服务”
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4.高校思政的五个原则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改革创新。
25.“三全十育人”
“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十育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
26.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
27.“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28.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9日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核心要义包括六个方面,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29.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践行“四个统一”
教师应要严格遵守师德“红七条”,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30.教师需做“四个引路人”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1.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1)志存高远,坚定信念。(2)热爱祖国,服务人民。(3)勤奋学习,自强不息。(4)遵纪守法,弘扬正气。(5)诚实守信,严于律己。(6)明礼修身,团结友爱。(7)勤俭节约,艰苦奋斗。(8)强健体魄,热爱生活。
32.志愿者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33.志愿服务理念
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34.志愿服务“三关爱”
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35.志愿服务“四大特性”
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
36.文明行为规范
(1)平等互助、不讲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和事; (2)诚信友爱,不损人利己、不言而无信; (3)举止文明,不讲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 (4)健康娱乐,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5)珍爱环境,不攀不折不践踏花草树木; (6)遵守秩序,公共场所不吸烟、不喧哗、不拥挤; (7)爱护市容,不乱贴乱画乱扔乱倒、不占道经营、不损害公物;(8)文明出行,不闯红灯、不翻护栏、不乱停车; (9)俭以养德,拒绝浪费、不大操大办婚丧嫁娶; (10)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远离黄赌毒。
37.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每年9月20日被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9.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40.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1.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42.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
和善亲切、谦虚随和、理解宽容、热情诚恳、诚实守约。
4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勤劳节俭。
44.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准则
平等、团结、友爱、互助。
45.文明餐桌行动的要求
“文明用餐、节俭惜福”“倡导节约、不剩饭菜”“合理点餐、抵制浪费”。
46.学生知晓“八礼四仪”基本内容
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