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厦门工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工学院 >> 文章中心 >> 厦工要闻 >> 正文

春华秋实,博雅教育硕果累累——厦门工学院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我们面试了11名求职者,最终录取的人员中有4名毕业于厦门工学院。这些学生为人谦逊,社会实践丰富且动手能力强,最重要的是不怕吃苦,我们用人单位很看中这些。”近日,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陈锦标给厦门工学院领导发来“喜报”。

记者在《2017省五建公司招聘土建施工员岗位面试人员情况表》上看到了这份录取名单:获得录取的厦门工学院学生分别是来自工程管理专业的王佳铭、还有土木工程专业的赵命锜、黄宗信、陈亚赞等4名同学。其中王佳铭、赵命锜、陈亚赞等3人还是应届毕业生。

同台PK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些应届毕业生究竟靠什么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陈锦标副总经理介绍,对用人单位来说,员工工作能力是一方面,但是人品更重要。此次录取的厦门工学院的学生,做事踏实,为人谦逊,期待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成长和进步。

 

博雅教育显成效

1994年出生的王佳铭同学,来自泉港,是厦门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记者采访了王同学,他表示能在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很开心。王同学说:“饮水思源,作为学生真的要感谢厦门工学院,特别感谢四年来给予关心的老师们。我们辅导员跟其他学校不一样,称为导师。书院制是厦门工学院很大的特色,我的导师是王军老师。王老师不仅学习上关心我们,而且每周都会给我们开会讲做人的道理。老师也特别平易近人,比较好相处。”

用人单位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厦门工学院正是以德育为先。“教育必须做人第一”,实施博雅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厦门工学院虽然是工科为主的学校,但是,学校必须以文化教育使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用的、优秀的人。” 厦门工学院董事长李德文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的主持下,厦门工学院从办学之初就确定了“立德树人,育人优先”的办学宗旨。从2015年起,全校实行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尝试(2+2)模式,即学生用2年时间学习实践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课程,2年学习专业课程。学校开设了国学经典导读、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鉴赏、学科发展思想史等100多门的通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大大地拓展和丰富学生的视野。

学校还特别注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立了文化与传播学院,设置了博雅教育研究所、心智教育研究所、现代传播研究所等文科研究所,开展相关的教学与研究。而且将学习推扬儒家思想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学校从2009年开办以来,就把儒家的四书编写成国学经典导读教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学校开设博雅大讲堂,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开国学讲座,也请学校的导师和学生代表讲自己和身边的故事。修身养性,培养学生理想精神、情操品德,塑造健全的人格。

 

 

校园内四处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图为校园中心孔子广场

 

学生们深受启发,自发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201649日,厦门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了“一张纸献爱心”公益活动,此次公益活动由中华慈善总会新闻界志愿者慈善促进工作委员会主办。“一张纸献爱心”工程呼吁人们用捐献废纸的形式,变废为宝,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救助贫困家庭儿童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20164月底,厦门工学院Blooming戏剧社凭借《留守的天空》,参与了“福建省百优社团”的评选,并最终荣获“全省社团前五十强”之称,受邀出席福建省高校社团“首届嘉年华”活动。在活动期间的交流会上,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兰明尚就《留守的天空》话剧表示:留守儿童很受社会关注,也是政府正在积极解决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天空》这样的大型话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也积极引导青年们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关注和关爱,值得各大高校一起参与。

 

 

(图为厦门工学院学子深情演绎大型公益话剧《留守的天空》)

 

厦门工学院的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用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书院制”育人创先河

厦门工学院在福建省高校率先成立学生“书院”,用新模式、新体系、新内涵来教育培养学生。共有“友敏”“友惠”“友善”“友恭”“友容”“友仁”6个书院,每个书院居住学生一千多人。

 

 

图为友善书院)

 书院里有荣誉厅、作品厅、书吧、阅览室、研讨厅、谈心室、交流咖啡吧等场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学习、交流、活动;各种文化背景的人集聚在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友情,共同进步。

书院实行导师制,有专职和兼职的导师队伍,董事长、校长、副校长、二级学院院长、教授们都承担导师职责。而书院专职导师则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活动”“同生活”,让学生工作更具专业化和职业化。

在书院里,导师团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小团体式辅导,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比如,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书院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从学生生活细节抓起,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锻炼,按时吃饭,不痴迷上网,不在校外过夜,有事需请假,不准喝酒,不准抽烟(全校禁烟),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尊重老师,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和提问。在校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来走出校园就会有好的工作习惯,受益终身。

这样的行为习惯促成的教育,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感受颇深。

此次被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录取的应届毕业生赵命锜就颇为感慨。他认为,大学四年是很美好的时光,正是学校的严格制度让自己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不虚度光阴,懂得自律的必要性,也养成了诚信的品格。

 

创新改革重实效

赵命锜同学说起面试的一幕,仍印象深刻。当面试官问“工程管理现场面对应急情况时,管理员该如何处置”这样的问题时,赵命锜说,他一点都不陌生,应答自如。这跟他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不无关系。据了解,在他大一暑期时,为了熟悉将来的工作,他就已到泉州某工程项目的监理岗位实习;大三时,他被学校安排进了中建三局实习。赵命锜认为厦门工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及毕业设计都很接地气,在校期间,学校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样被省五建录取的王佳铭对学校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表示了感恩。他说,在校期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已经会做详细的工程预算表,懂得计算建设一栋楼的工程量。

厦门工学院除了注重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外,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很注重,学校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如何改革教学方法的关键依据。

学校坚持推行启发式讲授,探究式讨论和非标准答案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主动学习,在部分课程中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师生互动,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并且引入MOOCS网络公开课程,通过线上购买名校名师优质课程,让学生学到来自国内外名校名师的远程精品课程。

 

(图为厦门工学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电子电路实验)

学校还成立“工程坊”,投入巨资建设了一座两万多平方米的“工程坊大厦”,作为学生实验、实训、发明创造基地,让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近几年,厦门工学院的学生获得的国家、省、市奖项多达600余个。学校每年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8%,并且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

 

  宣传处   顾留章 / 

                       责任编辑   林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