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厦门工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工学院 >> 文章中心 >> 厦工要闻 >> 正文

【最美厦工•借势发力】(2):借鉴西安交大书院模式  我校各书院将强化“内涵”建设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给学生以知识和专业技术,而更深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心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个能够感知幸福并创造幸福的人。“书院制”育人模式是当下行之有效的成功探索。

 

小鸭戏水需凭势,小蜂酿蜜巧借花。紧接着3月份厦门工学院与西安交大深化战略合作的步伐,525-29日,厦门工学院各书院院务主任在董事长李德文、校长蔡远利等领导的带领下,赴西安交通大学各书院进行深入的交流,认真学习该校先进的书院制育人体系,旨在为我校各书院的新一轮“内涵式”建设积蓄智慧和力量。

各书院院务主任在董事长李德文、校长蔡远利等领导的带领下,赴西安

交通大学各书院进行深入的交流

        在此次学习考察中,我校学工系统各书院主任在西安交大学工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先后参观文治书院、南洋学院等多个书院。在彭康书院,大家深入学习了书院管理运作模式、人员结构、功能区划分等;在南洋书院,大家就学生第二课堂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在崇实书院,大家听取了“书院体系下专业教师如何深入学生工作”的重要报告会;在仲英书院开展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座谈会。大家还深入思政教育课堂,观摩了陆卫明教授的大学生思政课,最后通过与西交大学子一起举行座谈会,增进了对交大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深入了解。

 

 

 

交流现场

 

西安交大有着深厚的书院制育人传统,各个书院风采各异,但都有着较好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育人经验,每个书院均像青年学子们的温馨家园,这里有文化、有活力、有思想、有智慧。以文治书院为例,该书院有2500多名本科生,由蒋庄德院士担任院务主席。为了对大学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指导,该书院为同学们配有“学业导师”、“常任导师”、“通识导师”,从不同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贴身指导;文治书院以培养“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领导型人才为教育管理目标;以“厚积、博学、强体、立志”为教育管理理念;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优秀大学生。而仲英书院则以“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为主旨精神,围绕着将仲英学子培养成为“富有责任感的谦谦君子”的使命,在学校“双院制”育人体系的框架内,致力于学生非形式教育的组织与开展。着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立生活能力,营造充满爱心和相互关心的氛围,打造学生思想交流和学科交融的环境。

 

 

 

书院风采

 

 

 

书院风采

 

交大书院的理念,孕育了大学生刻苦学习、热爱生活、乐于创新、热心奉献的良好氛围。我校学工系统一行通过几天紧凑的深入交流研讨,耳闻目睹了交大书院建设的诸多亮点和宝贵经验,切身感受到交大各个书院“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亮点。各书院主任深感不虚此行,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分别结合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就本书院建设提出新的思路。学工处汤伟明副处长表示,将会认真借鉴交大书院育人的精神和方法,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书院制进行深入改革和创新,力争让学校的学生工作及书院建设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为我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校执行董事、副校长李雄虎、副校长田晓皋、赵同胤等领导,也一同参观了部分书院。此次交流,将为我校书院未来的“内涵式”育人模式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观书院

 

 

 

合影留念

 

【新闻链接】: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

西安交大共建设文治书院、仲英书院、彭康书院等8个本科生书院。按照“横向交融、纵向贯通”的原则,以专业为单位将学生分配到8个书院,每个书院横向包括了若干文理科专业的全部本科生,在保证专业集中的基础上实现学科交叉,纵向实现大一到大四一贯制培养。学院和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相辅相成,学院侧重于建立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等相关工作;书院侧重于与学生学业发展相关的行为养成和实践锻炼。

 

 

 

书院一角

 

 

书院一角

 

书院的基本物理空间由若干栋楼宇组成,书院的辅导员办公区域集中在学生宿舍的一楼。同时,学校为各书院建设了教授房、学业导师办公室、党团活动室、艺术排练室等公共活动设施。各个书院还根据自己不同的环境条件分别建有自己的特色场所。书院远远超出大学宿舍的范畴,为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养成营造了温馨的环境,是一个覆盖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实现师生共膳共寝的社区集合体。

书院文化建设以继承中国古代书院的传统和精神,借鉴西方住宿学院制度和机制,发扬交大历史文化特色和内涵为指导,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设计制作各具特色的院徽、院旗,宿舍文化长廊建设,住宿社区环境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空间与平台,发挥优美环境对人的心灵、品格的陶冶功能;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推行柔性管理,广泛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担当精神。

 

 

 

校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