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厦门工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厦门工学院 >> 文章中心 >> 厦工要闻 >> 正文

荣校爱生,敬业存真 | “厦门工学院之星”——应志远老师专访


应志远

厦门工学院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他是讲坛的生力军,课堂上,用火热的激情和幽默的语言书写教学的新篇章。课堂外,他是学生的朋友,总有学生惦记他的“心灵鸡汤”。他没有华美的语言,却用真诚获得学生喜爱,敬业获得工作自信,是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实践者。他就是厦门工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应志远老师。

 

 

01言传身教,宽严相济

 

“言传不如身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应志远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与学生统一步调。他说“学生们学习的不仅是老师教授的知识,还有对待工作,对待人生的态度。只有老师做到积极向上,学生才会从善如流”。课堂上,多年来从未因私请假,辛勤耕耘,上好每节课,采取“项目助推式”教学的方法解决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形成学做一体的氛围,提倡“宽松式课堂”让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言,学生教学评价在学院名列前茅;课堂外,应老师爱生如子,用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和同学们“约饭”。利用吃饭的过程中,仔细倾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琐事,并及时开导。

 

八年间每到假期,总有毕业生返校看望应老师,因为他们惦记着大学时约饭、聊天的感受,这也成为师生间的一种默契,学生坦言:喝一碗应老师牌“鸡汤”比什么都重要!“教育不能仅限于无微不至的呵护,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娇惯”,应志远老师对教育事业充满了责任感,没门课上课第一节,都从课堂纪律说起,立规矩,讲原则。当学生学习上出现错误的时候,他总是循循善诱的加以指导,亲自操作示范,耐心解答;但当学生原则问题出现纰漏的时候,他会严厉批评,加以指正,讲道理,说问题。

 

02亦师亦友,砥砺前行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乐其学”。每次上课前,他都会在班级里看上一圈,看一看学生们的课堂状态,每当有请假的学生时,他总会仔细询问缘由。“因为课堂状态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状态”,遇到身体不舒服而请假的同学,他总会再三叮嘱注意身体。

 

 

 

多年来,应老师打破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和项目实施模式,建立由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发挥群体智能进行创作的师生创新团队。应老师总能身先士卒,平日里一日三餐、午休、加班都和团队在一起,陪着学生们一起开心,一起面对困难。“只有和他们做朋友,才能彼此信任,才能把事情做好”。通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已经在厦工文创坊初步建设完成“课程兴趣组-工作室-工作坊”阶段性实践平台,形成“兴趣-参与-学习-实践”递进式实训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软件应用、创新创作等方面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形成的成果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未来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应老师所带的学生团队,共获得各类各级别专业竞赛奖项60余项,其中,国际奖项21个,国家奖项7个;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11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7项,所带的每一个学生项目,均能斩获不同级别的奖项,落到实处;应老师骄傲的说“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我的学生们,属于厦门工学院”。

 

03学以成己,永无止境

 

“我来厦工八年,工学院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工学院的发展,无论是师长、同事还是学生,都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应老师说,人要保持学习,这是一生的事。应老师常常告诉学生,不仅要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还要多读其他方面的书。永远不要只看合乎你想法的书,那你永远只会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要多方面的学习,学习自我提升,永远进步。这个感受来自于李德文董事长的多次谈话和多次赠书,董事长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深深的影响着应老师。在与应老师的谈话中,处处透露出对工学院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工学院的学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最后应老师说: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做着本职工作中最本质的事,深知“认清明日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过去的时光中忙碌、困扰、喜悦、忧伤;然而,工作和生活本就多滋多味,何必记苦忘甜。感恩学生带给我的荣誉与自豪,感谢领导及同事带给我的帮助,在努力的求索及进步的路上,我和同事、学生们同行,心满意足,“知无央,爱无疆”多年从教初心未改,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主要事迹

 

应志远,男,198911月出生,现任厦门工学院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兼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副主任、文化创意工作坊主任、监事会监事、厦门市山海物语文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设计总监等职务。高级计算机操作员,高级多媒体作品制作员、ACAA高级视觉设计师。20129月至今厦门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专任教师,曾获德文教育集团“最美教师”、厦门工学院“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科竞赛指导教师”;2020ITCD AWARD国际潮流文化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20CADA国际概念艺术设计奖“优秀指导老师”、第二届国际大学生艺术年度奖“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爱岗敬业,潜心教学,以兴趣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取项目助推式教育方式,积极推行宽松式课堂模式,因材施教,所教授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综合评教名列前茅,多次学年考评优秀,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4项,其中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项目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外观专利13项,主编教材1部;获得国内外专业竞赛奖项11项,其中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4项;作品入选画册和专业杂志4项。荣校爱生,乐于奉献,构建“兴趣-参与-学习-实践”递进式课外实践模式,深耕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学科竞赛,带领学生创新团队攻坚克难,从无到有,助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先后设计各类产品百余项。带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11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7项;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百余项,其中,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福建赛区)“铜奖”、第四届中国(福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三项、第九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三等奖”,第七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 “三等奖”,连续三年获得厦门工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各类大赛均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相关的创新创意,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潜能,部分比赛项目成果得到了实施和应用,并得到了相关组织机构的认可和奖励。累计获得各类专业竞赛奖项60余项,其中获得国际奖项21个,全国奖项7个,省级奖项12个,市级奖项5个,校级奖项17个,其中多个重要专业竞赛及创新创业奖项实现了厦工“零”的突破,对学生的学习挺好及能力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